![]() |
當大家紛紛絞盡腦汁猜以后綠城隊是應該叫“綠貓隊”還是“綠城巴巴隊”的時候,宋衛平的一句“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面,阿里將只占有49%的股份”,卻似乎傷了馬云的玻璃心。
|
6月10日,一份《綠城集團二十周年老客戶感恩回饋年活動》的通知席卷媒體圈,“說好不降價的綠城”也終于交出了這份“形而上”的答卷。“這是宋老板的最后一仗!”有業內如此評價,“老宋之前一直都弱視營銷,在融創入駐之前,他還是想打贏這最后一場,證明自己吧。”
其實,盤點宋老板對于營銷的出謀劃策,并不復雜,總共也就那么兩次。
2012年,綠城為了自救,打出招聘“300金牌經紀人”的廣告進行全民營銷,執拗粗獷而又利落大方。不愿意降價而只愿意采取人海戰術贏得市場,謂之執拗粗獷;而對經紀人“薪酬無上限”的承諾,又謂之利落大方。這樣具有“江湖色彩”的做法,滿滿都是宋老板的風味。
第二次,就是今日的優惠券:總額20萬,其中3張5萬元,1張3萬元,1張2萬元,不適用于支付車位、庫房或者物業費,簡言之,只能抵扣購房款,同時也沒有具體的落實條款:“優享卡在不同項目、不同物業類型、不同房源中可使用的優惠幅度不同,具體使用方法、額度和適用房源等以各項目單位最終解釋為準。”
美其名曰,這些優惠券還真的只是“糧票”,能不能花?怎么花?最終需要項目說了算。明不言降價,實則暗降,然,降價又為開闊更大市場,如此環環相扣、精打細算的政策,一反浪漫主義習氣,可見宋老板下足了功夫。
兩次政策的差異之大,令很多人一度猜測第二次并非出自宋老板之口。“老業主是綠城的財富,也是宋老板一直心心念念的籌碼。”某個曾經的綠城員工表示,“他確實也希望能夠給與老業主相應的回饋。”
可以想象,這批優惠券最終會有三種結局:一、老業主真的拿去購房,確實能夠得到數萬元現金優惠;二、進入流通市場進行轉讓,老業主可以賺得少量的差價;三、最后過期,老業主也無損失。
當然,從綠城的角度來看,好處就更多了,15萬的業主20萬的優惠券,相當于綠城發放了300億元的“糧票”,如果以每戶業主只花一張5萬元的“糧票”購得一套200萬的房子為例,完美的估計可以帶動數千億的銷售額。
更重要的是,這也變相堵塞了老業主“房鬧”的心。一直以來,杭州因為“房鬧”上到頭版頭條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綠城為了保住號稱價值200億元的品牌,一直苦苦死守不降價的“底褲”。然,底褲易守卻難以抵擋破洞危機,個別項目有那么一點優惠的風吹草動就被冠上“綠城降價了”的標簽瘋狂傳播。而這批“糧票”,實則最佳“封口費”,不貴,但是卻已經讓老業主金口免開。
如此一舉多得的“糧票”可謂是用心良苦,還記得曾經發布會上宋衛平戲稱“如果融創和九龍倉發生沖突,還是我說了算”,而這次的活動也許正是為了“我說了算”這句話增加籌碼。
當年垓下之圍,項羽說:“天要亡我,非戰之罪也。”房地產黃金十年已逝,那個小馬拉大車的年代也早已悄然退潮。
首先,綠城的房子動輒數百萬,以綠城蘭園一套90方的房源為例,目前在售均價55000元/㎡,總價在500萬元左右,而5萬元的優惠券,享受的是99折,這樣的折扣遠沒有達到誘惑的地步。當然,對于位于臨平山北總價僅60多萬元起的蓮園來說,這樣的優惠券確實可以起到促銷低總價項目的作用,但這樣的項目,活動中并不多。
其次,限貸限購的“帽子”并未掀掉,綠城業主普遍受到政策限制。而在新業主開辟方面,浙江小微企業近兩年受創嚴重,溫州、寧波的房價動蕩不已,更難言對外投資。
最后,杭州庫存華麗麗地邁上了15萬的高位,而開年以來降價潮一直處于持續發酵狀態,市場基本上已對購房者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折扣轟炸,看多了,也就疲了。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也”。但在這樣一個政策未明階段,英雄出處難覓,宋老板的這番心血,也許是漁舟唱晚,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新華房產調查記者 蘇萍)
監制:陳浙暉 統籌:俎弘 記者:蘇萍 專題制作:張宗樂
Copyright? 2000-2013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房產杭州站 版權所有: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