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高級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PA雙證)項目2017年度擬招收30名公益慈善方向新生,全國統一報名將于今年10月中下旬開始。
5日,第二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交流活動正式結束,50名來自臺灣20所高校的新聞傳播系學生在湖南廣播電視臺下屬十家單位完成為期一個月的交流實習活動后獲得了結業證書。
第七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25日在福州閩侯正式開營。來自海峽兩岸32所大學的52名學子將在當地展開五天四夜的新聞采寫研習活動。其中,包括來自16所臺灣高校的21名學生。
今年4月,南開大學上線了一款基于微信平臺的畢業生評教系統,邀請畢業5年內的校友結合工作經歷對學校教育作出評價,成為國內首個將校友在線評課納入本科教學評價體系的高校。
在華南師范大學,一種名為“萌小兔”的表情包,迅速占據了同學們的“朋友圈”。這只由華南師大“青網工作坊”設計發布的“小兔子”,正是該校“踐行中國夢”思想教育的一部分。
昨天,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復旦大學正式簽約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云虎與復旦大學黨委書記魏小鵬出席簽約儀式,并為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揭牌。
6日上午,由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舉辦的“2016年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在北京開班。本次研修班以“影視互譯、文化共享”為主題,來自韓國、俄羅斯、美國等30個國家的近60位電影節、影視機構負責人、譯制專家參加。
6月2日至6月5日,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主辦的“西電東送·尋美——2016年大學生記者走進西電東送”活動來到貴州。
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與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同主辦的“媒體融合與創新:中國新聞傳播教育改革高峰論壇”近日在安徽合肥舉行,雙方共同建設的“安徽大學——北大方正電子媒體融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陳昌鳳會下意識地“以歷史的感覺”表達著自己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她覺得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詞兒。
從研究內容與功能定位上講,美歐高校智庫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并呈現出具有共性的發展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并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日前榮獲我國首批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這是該校繼2015年獲批成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基地、成立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發展創新中心后,在網絡空間安全與信息化建設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本屆大賽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光明日報社、中國互聯網協會和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主辦。
在信息傳播高速發展的新時期,媒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是新聞院校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其根本在于處理好“改革”與“創新”的關系,既要站穩立場,也要勇于開拓。
“你們要的合照:左起馬云、郭廣昌、張洪濤、張聰。”西安科技大學的大四學生張聰在朋友圈曬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他正高舉著手機拍他的“商業偶像”馬云,這一幕意外地被另一位志愿者捕捉到。
記者28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收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同意增列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通知,同意清華大學增列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新華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3年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設立。為進一步推進新華社技術創新,促進媒體融合,培養更多適應新華社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提高我社自主創新能力,特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組曾經對教育部直屬高校2014年的信息公開情況進行第三方評價,引起了較大關注、反響較好;日前,該項目組繼續對教育部直屬高校2015年信息公開情況進行第三方評價。
2月16日,北京電影學院2016年藝考初試的第二天,早上不到8點,《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地鐵10號線西土城站C口出來,跟著很多打扮得很文藝范兒的俊男靚女往北京電影學院方向去,形成的人流將窄窄的人行通道占得滿滿的。
高校智庫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面向政府決策咨詢的科研機構。高校建設智庫具有明顯優勢。高校人才資源集中、學科門類齊全、基礎研究力量雄厚、對外學術交流廣泛,可以為開展戰略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有力學術支持。
21日上午,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復試開考,315人從6819名考生中“突圍”進入復試,初試淘汰率高達95.4%。中戲招考負責人表示,中戲“精英教學”的理念不會改變,將遵循藝術教育的規律客觀公正地選拔人才。
2月15日,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三所名校的藝術類招生考試同時開鑼。今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提高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15日開考的高校此前都在招生簡章中明確提高了文化課的分量。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第11屆系列交流活動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作為我國三個職業節日之一,中國記者節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
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刻不容緩。新媒體在青年學生中具有廣泛影響,是很多大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交往的主要媒介,已成為爭奪輿論話語權的重要平臺。
10月15日,“中影股份”與北京電影學院成功“聯姻”,由雙方合作共建的“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研究院”正式成立。不久后,全日制本科專業“電影衍生品設計專業”將對外招生。
華夏五維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資兩千萬元人民幣,建立中國紀錄片發展基金,支持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與項目孵化。
2015年國家形象論壇近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辦,以“講好中國故事——‘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形象”為主題,分享各行業最新研究成果,共商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的戰略大計。
本屆電影周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主題,推薦了16部優秀影片,并將組織300位在校中小學生擔任評委,最終評選出“我最喜愛的故事片”“我最喜愛的動畫片”等獎項。
進入前100名的中國內地高校有3所,分別是北京大學(第41名)、清華大學(第59名)和復旦大學(第96名)。進入前200名的還包括:浙江大學(第106名)、中國科技大學(第131名)等
由中國青年報、中國移動咪咕動漫和魔屏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大學生原創手機漫畫大賽今天在京啟動。據了解,大賽第一名將獲得5萬元獎金并直接簽約魔屏漫畫APP進行連載,大賽的前10強,均可獲得獎金及簽約連載機會。
21日,“萬眾創新·贏在金華”2015年中國青少年新媒體訓練營暨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之星培育扶持項目在清華大學啟動。該項目將在前期選拔150個項目、300位學員,進入今年12月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行的集中訓練營,爭奪百萬現金大獎以及近億元的創業基金。
高校知識密集、人才薈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人才基地,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前沿陣地。當前,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迎來了極大的挑戰。
“2015全國青少年新媒體論壇”于8月19日在北京開幕,此次論壇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教育部新聞宣傳中心共同指導,微博主辦,圍繞“新媒體與青年融合、創新與成長”的相關話題進行交流,為政府代表、微博名人、校園菁英、行業專家、高校學者搭建一個多方對話平臺,共同探討新媒體時代下青年思想、人才培養的青年論壇活動。論壇發布了《中國校園微博發展報告(2015)》。
” 為了與校媒精英們分享、交流,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編委湯計特地從內蒙古趕到北京。為了增強“校媒大學”的儀式感,此次活動還特意為同學們制作了“校媒大學”學生證以及畢業證書。
實習生名單:蔣成龍(國際關系學院),劉韶馨(香港浸會大學),孟萌萌(北京師范大學),吳一凡(北京師范大學,因意外受傷而中斷實習,),張曉萌(吉林大學),姚琳(河海大學)
2014年12月,新藏班的學生們在中央民族大學校門口留影。媒體的現實需求、雙語人才的培養,恰恰是民族類院校新聞傳播專業突出差異化、特色化辦學的突破口。中央民大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和藏學研究院合作承擔起雙語專業課程的教學。
清華大學首批錄取通知書昨天送達“準新生”手里,隨通知書一起寄到的還有校長邱勇送出的禮物——《平凡的世界》。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用紫色信封封裝,信封上有“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一行大字,隨每份通知書一起寄出的還有一套《平凡的世界》。
中新網7月8日電據外媒8日報道,英國高等教育智庫QS發表的調查指出,在金磚五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與南非)之間,中國擁有最多優質大學。同樣進入榜單前10名的還有莫斯科國立大學、印度國家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巴西圣保羅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
” 身為一所高校的宣傳部副部長,毛赟美和校報、校新聞網站等傳統校園媒體打了10多年的交道,如今,她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學校的官方報紙,好像是為了存在而存在,有一種“硬扛”的感覺。
今年6月,中南大學特意對尹琨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秦丹丹雨中撐傘救人、課題組成員勇救落水農婦三事予以表彰。5月8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黨委副書記薛志敏教授、第三黨支部書記肖樹副主任護師在長沙飛往大連的廈航MF8035航班上,救治癲癇癥患者;
大數據時代新聞表達形式會發生哪些改變?數據新聞的興起會給傳統媒體的新聞采編人員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日前,“大數據與全球傳播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河北大學召開。
大學畢業生竟然也作為“寶貝”在網上“出售”了!7月2日,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39歲的昆明學院校長何華在畢業典禮上面對4500名師生宣布淘寶“昆明學院人才店”成立,首批65位優秀畢業生將通過這個平臺求職。
6月下旬至11月下旬,由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舉辦的大學生網絡文化節主題教育活動將陸續在全國高校開展。
網易云音樂日前發布校園開放日、校園歌手大賽、校園音樂扶持計劃等主要戰略內容。
6月17日上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
面對互聯網時代種種傳播手段的勃興,傳統媒體呈現衰退趨勢;而有點令人不解的是,傳媒教育卻依然熱火朝天。
高校師范生是未來的中小學教師,他們的媒介素養水平將直接對中小學生產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可以將高校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提升作為提高青少年整體媒介素養的切入點。
黨刊始終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群眾呼聲、引導主流輿論的生力軍。我們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深刻認識黨刊肩負的重大職責使命,切實增強辦好黨刊的自覺自信。正確認識和理解黨建的內涵和外延,牢固樹立起大黨建的理念,黨刊所反映的內容就會變得空前豐富,黨刊辦刊的天地就顯得空前廣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