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伊敏露天礦早期的建設者,高登來從普通員工一步步成長為企業的領頭人,也從普通群眾成長為關鍵時刻站得住、頂得上的共產黨員。他見證、推動了伊敏露天礦從一片荒蕪發展到如今綠色、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煤礦,產能從建礦初期的百萬噸提升到如今的2700萬噸?;貞浧鹋c煤礦一同成長的歲月,他說:“這里是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付出一生的‘家’。”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1年,高登來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一個農村家庭,他的父母和中國大多數農民一樣沒有讀過書,但正因為父母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所以十分支持他讀書。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正在讀高中的高登來開始沒日沒夜地學,最終在197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家重點院?!沸碌V業學院。
四年寒窗苦讀豐滿了高登來的羽翼。他畢業那年正趕上煤炭部提出全國煤炭產能要翻番,伊敏露天礦作為國家規劃中的全國五大露天礦之一,急需專業人才?!拔乙脤W到的知識報效祖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高登來當即整理好行裝,踏上了開往呼倫貝爾草原深處的綠皮火車。
1983年,伊敏露天礦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高登來和其他大學生一起,投入到一采區的建設中。但理想越豐滿,現實就越骨感。由于伊敏是新開礦,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每天從宿舍到工作的板房之間需要坐四面透風的通勤車穿梭10多公里。伊敏地處我國北端,一年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下雪,草原上的風裹挾著雪花,吹到臉上刀割一般。每天天不亮,這群剛從“象牙塔”走出來的大學生就要接受這樣的“洗禮”,時間一長,很多人都忍受不了如此艱苦的環境,陸續離開了。
看著一起參加工作的伙伴離開,高登來心中難免受影響,加之伊敏露天礦初期規模小,大規模開發遙遙無期,企業經營效益差,這一切和高登來的期望天差地別。面對這樣的情況,高登來陷入了痛苦的思想斗爭,“離開?還是留下?”夜里,高登來輾轉反側,“開發建設伊敏露天礦是國家給我們的任務啊,怎么能說走就走?!备叩莵硇囊粰M,決定根扎在這里,以所學知識將伊敏露天礦建設為“大露天”。
決心已定,高登來一頭扎進了工作中。作為礦山設計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他訂閱了大量的采礦專業書籍,每天晚上挑燈苦讀。白天他和技術人員一起去采區現場,整理各種數據,分析研判,在實踐中不斷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學習。下班后,為了盡快熟悉礦上的開采現狀,他繼續在現場拿著設計圖紙比對,思考開采方案。
礦上一個40出頭、從事測量的老黨員一直是高登來工作的榜樣,急難險重的活這位老師傅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承擔。在他身上,高登來看到了什么是不計得失的奉獻?!拔乙惨蔀橐幻h員?!?989年,高登來向黨組織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幾年考察,1994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執著的“大露天”夢
八十年代初,國家為伊敏露天礦繪制了煤電聯營的發展藍圖,并在八十年代末期獲批全國煤電聯營試點項目后,加入了華能大家庭。煤和電兩個不同行業,技術、資源、管理實現優勢互補,極大改善了露天礦靠鐵路單一賣煤生存的窘迫局面。得知這個消息,高登來備受鼓舞,建設“大露天”的夢想終于有了希望,“堅持,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在實踐中,高登來發現想要真正建成“大露天”,產能提升是關鍵,而產能想要有大跨越,必須得先修煉“內功”,技術、設備、資金投入都要跟得上。
1997年,“露天礦卡車電鏟自動優化調度系統”投入使用,該系統替代了原始人工計量的方式,生產量精度更高,節約了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7%的效能。經過高登來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露天礦卡車電鏟自動優化調度系統”項目于1998年通過了煤炭工業部組織的成果鑒定,并于2000年獲得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目的開發和應用填補了我國露天煤礦的技術空白,居國內領先水平。
2007年,高登來繼續推進“露天礦半連續生產工藝”落地。該工藝將采煤和運輸合為一體,替代了鏟車挖、卡車運的原始方法,同時充分利用煤電一體化優勢、實現以電代油,和卡車運輸相比,噸煤成本能減少1元以上,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但這個系統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受料與電纜車自動系統設計不夠可靠、采掘設備與受料斗間技術規格不匹配等,時常出現溜車、電鏟砸斗等破壞性故障,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登來帶著技術人員駐守現場,從輸煤皮帶跑偏,到系統對位缺少延時設置,再到轉載點凍粘、系統移設效率低等問題一一解決。完善后的系統真正發揮了作用,曾連續5年產量超過設計值900萬噸,達到了1100多萬噸!
二期投產后,高登來發現,實際產能與設計能力不匹配,必須開展產能核定工作。“產能核定并不是水到渠成,這其中有太多人付出了努力,很艱難?!备叩莵頌榇硕喾綔贤▍f調,可謂是“跑斷腿,磨破嘴”。最終,在高登來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伊敏露天礦的產能有了“雙飛躍”:2006年從最初的500萬噸核增到860萬噸,2012年再從860萬噸核增到2200萬噸。從此,伊敏露天礦生產規模邁入了全國特大型露天煤礦行列。
看著礦上設備運轉流暢、高效,一噸噸“烏金”從礦里運出,高登來的欣慰與自豪溢于言表,現代化的“大露天”正在變為現實。
守護草原綠色
“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們每一代露天人的初心,我必須傳承好?!备叩莵碚f。
“我們礦采用的是半連續工藝系統,這個系統回收率高、揚塵少,對煤層影響小,從核心技術上做到了綠色開采。排土場的建設上,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將堆放坡度放到15~20度,以達到保水效果,把之前收集的腐殖土再蓋上,排土場就能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粉塵治理方面,我們則采用了本礦的紅黏土進行蓋壓,既節省成本,也大大減少揚塵?!苯榻B起這些環保措施,高登來如數家珍,“保護環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我們必須靠每一代人傳承、堅持下去。”
作為礦上的安全第一責任人,高登來深知安全對于煤礦的重要性,也一直慎終如始。
2010年,南幫邊坡出現嚴重裂痕,長度橫穿3平方公里土地,涉及鐵路、礦山公路、疏干管路等諸多工業設施。“這道裂痕出現那天,我真是出了一身冷汗。”如今回想當時的情形,高登來仍心有余悸。裂痕發現的當天,高登來立刻組織內外科研力量進行分析,制定了邊采邊壓埋剝離物的措施,他每天帶著工程技術人員去現場測量裂紋?!罢婧薏坏镁退谀菞l裂紋旁邊,時刻盯著它?!备叩莵碚f,“上面在壓埋,下面在作業,那畫面真可謂心驚肉跳。”
作為礦長,高登來自然知道停止生產是最穩妥的辦法,但他認為停產是下下策,拿下這個安全技術難題才是事關長遠的上策。他發動技術人員、研究院和攻關團隊,對裂痕的移動等進行研判。經過各方精密測量、研究、判斷,最終決定建立監測與信息發布平臺,同時制定實施方案,確保持續開采的安全可靠性。安全技術瓶頸突破了,裂痕得到有效控制,礦上也因此多回收煤炭近200萬噸。在高登來的帶領下,伊敏露天礦創下了連續十五次獲得煤炭行業安全高效露天煤礦的紀錄。
一晃38年過去,如今的伊敏煤電公司伊敏露天礦成為了華能煤炭板塊一張綠色、安全、高效的“名片”。一路走來,不管是從群眾到黨員,還是從普通員工到企業負責人,歲月改變了高登來的外貌,但改變不了他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他對黨、對企業始終如一的心?;貞浧鹪诘V上奮斗的歲月,高登來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他說:“我將青春獻給了黨,獻給中國露天開采事業,我給自己的初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很滿足?!保钚妮?夏萬奎)